小张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作为实习生在一家公司工作。但是最近他十分苦恼,老板给他布置的工作太多,而他老是完不成,他对自己很失望。因此他也很害怕跟老板进行汇报,每次汇报工作都磕磕绊绊,老板也对此感到不满。这样循环往复,小张越来越没自信,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其实,不少人在职场中都曾陷入过这样的困境,仿佛陷入了一个永无止境的恶性循环。那么,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该如何破局,跳脱出来呢?学会课题分离,这些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1.什么是课题分离?
“课题分离”是一个由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的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在于教会人们如何在人际关系中明确划分和尊重个人之间的界限。阿德勒认为,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具体来说,课题分离强调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感受、言行和人生负责。我们不应该侵入他人的课题,也不应该让他人侵入我们的课题。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边界,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边界。
2.怎么区分课题呢?
区分是谁的课题是一个重要而微妙的过程。它要求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需求、责任和边界有清晰的认识。以下两个问题是帮助我们进行课题区分的有效方法:
01
该选择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因为它直接涉及到责任和后果的归属。如果一个决定或行为的结果最终要由我们自己来承担,那么这就是我们的课题。我们需要认真考虑这个选择可能带来的后果,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反之,如果结果要由他人来承担,那么这通常就是他人的课题。我们不应该过度干涉他人的选择,也不应该让他人为我们的选择承担责任。
02
这件事是我能控制的吗?
这个问题帮助我们明确自己的能力和影响力范围。有些事情是我们能够控制的,比如我们的态度、行为和反应。对于这些事情,我们有责任去做出正确的选择并承担相应的后果。然而,有些事情是超出了我们控制范围的,比如他人的想法、感受和选择。对于这些事情,我们需要学会放手,尊重他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权。
工作中的关键也在于区分彼此的课题,这意味着每位成员都能清晰界定自己的职责范围,明确自己应该负责什么,同时也能尊重他人的课题,不越界干涉。这种心理边界的建立,有助于减少工作中的摩擦和冲突,提升团队的和谐度与凝聚力。
通过课题分离,我们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任务,发挥专业优势,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支持他人,形成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应积极实践课题分离的理念,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健康、高效的工作环境。
接下来,我们回到小张面对的难题中,这件事情中的课题是属于谁呢?
首先来看这个后果应该有谁来承担?
工作完不成,小张和老板都会承担其后果。小张完不成工作,老板就对他有不好的看法,小张就很难升职加薪了;而老板承担的后果是项目完不成,对员工的管理失败等。这样看起来大家承担的后果都比较多,这样的课题要怎么分离呢?
我们可以关注课题的具体执行者是谁,这样课题便可以分成:
我们可以注意到,课题分离不是逃避责任,而是分清楚什么是你应该做的,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老板怎么做怎么想是他的课题,但小张如何跟老板交流沟通,这是他的课题。如果小张把自己的课题都尽心尽力做好了,就不用太过于在意老板的看法。
注意事项
“课题分离并不是人际关系的最终目标,而是入口。”——阿德勒
1. 明确职责界限
在职场中,明确区分“我的课题”和“他人的课题”是课题分离的核心。这意味着你需要清楚自己的职责范围,并专注于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不是过度干涉或承担他人的任务。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职责界限,不要擅自插手或期望他人为你承担责任。
2. 避免过度解读他人期望
课题分离要求我们不要过度解读或承担他人的期望。在职场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期望和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你需要完全满足或迎合这些期望。你需要根据自己的职责和能力来评估,并做出合理的回应。
3. 管理个人情绪
课题分离还涉及到对个人情绪的管理。在职场中,你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压力,但要学会将工作与个人情绪分离。不要让负面情绪影响你的工作表现,也不要让他人的情绪影响你的判断和决策。
4. 保持积极沟通
尽管课题分离强调区分你我,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孤立自己。在职场中,积极的沟通和协作是必不可少的。课题分离不是要你避免与他人交流,而是要在尊重彼此的基础上,以更清晰、更明确的方式进行沟通。
5. 持续自我提升
总结
职场中需要课题分离,它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减轻压力,还能让我们更好地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定位。
若您在职场中遭遇了情绪上的困扰,不妨联系我们进行咨询。我们深知职场压力与情绪波动可能带来的困扰,愿意倾听您的烦恼,并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与建议。高于人力职场咨询服务,为你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为你解决有关求职面试、升职加薪、离职跳槽、职业规划与个人成长支持等方面的需求。